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和升級,使得傳銷在泛濫的同時也出現了多樣化、復合化的趨勢,隱蔽性、欺騙性越來越強,所造成的社會損失難以估計。近年來,打著一夜暴富神話+“國家秘密工程背景”的新式傳銷組織在全國多地出現。為了更好地認識近期的“國家工程”傳銷騙局和更好的預防傳銷,新零售大數據研究中心本期就將在2020年151件的“國家工程”傳銷案件信息基礎上進行分析。
表1 2020年“國家工程”傳銷案件一覽表

2020年“國家工程”傳銷案件共計151件一2020年重大傳銷案件報告系列第1張
從表1,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網絡傳銷案件共計133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和兩廣等27個省市地區。

圖1 2020年各省市網絡傳銷案件分布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浙江、湖南、廣東和廣西等地區網絡傳銷案件均為10件及以上,可見這些地區的網絡傳銷異常猖獗。而山東、四川、河南、上海、河北和福建的網絡傳銷案件數量也超過5件,不容小覷。

圖2網絡傳銷的主要特點
網絡傳銷大多數都是打著消費返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和資金互助的幌子,以慈善、創新、扶貧以及軍民融合等名義進行詐騙的,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性犯罪。

圖3六大新型網絡傳銷模式
從圖3,我們可以看出新型網絡傳銷模式分別有“虛擬互聯網”式、“資本運作”式、“混合傳銷”式、“免費獲利”式、“互聯網博弈”式和“互幫互助”式等。網絡傳銷使用了隱秘的不公開的手段即互聯網推銷、廣告點擊、mlm(多層次信息網絡營銷)模式和廣告提成,它的得利方式同樣是交納會費(或說是享受產品),然后再拉人進入作為自己的下線,如此炮制,這種方式與傳統傳銷沒有本質的區別。
傳銷和變相傳銷不但給參與者帶來經濟損失,也對社會治安、社會和諧穩定帶來危害。因此對于傳銷,自身必須要提高警惕,遠離傳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