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發布 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仍是主要問題
道道網訊 作為一種新型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直播帶貨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消費體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消費的不足,已經成為新的經濟業態增長點。但同時,直播帶貨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近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聯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消費者網等機構發布了《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主要反映了產品質量、虛假宣傳、不文明帶貨、價格誤導等八方面問題。其中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仍然是直播帶貨的主要問題。而有關產品質量問題的維權輿情依然位居第一位。
平臺方面,在涉及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京東、微博、小紅書、唯品會、蘑菇街和蘇寧易購10家平臺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數據中,涉及抖音的維權輿情占比為55.41%,相對較多;其次是快手,占比26.76%;淘寶排第三,占比15.67%
總體上,從輿情數據反映的問題來看,抖音、淘寶和快手三個平臺的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問題都比較突出,其中產品質量問題在三個平臺中也最為突出。《報告》顯示,抖音平臺涉及的主要輿情問題是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占比基本與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產品質量占到44.71%;淘寶和快手平臺涉及的主要輿情問題是產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分別占比50.30%和36.62%、47.08%和42.81%,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在產品質量方面,有的主播在直播間以低于品牌市場價的價格售賣假冒偽劣產品,既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競爭;有的主播為壓低利潤,大肆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商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有的主播在直播間展示正品,發貨銷售的卻是殘次品,消費者收貨后卻發現明顯貨不對版,商家卻又拒絕退貨退款。
毫無疑問,這些直播帶貨問題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會影響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在對策建議方面,《報告》提出,監管部門應多措并舉加強直播帶貨監管。平臺要依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消費者也要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保存好直播視頻、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證據,遇到問題及時聯系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當地消協組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以申請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